马家沟,一个具有乡土气息的名字,但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曾声名显赫。1908年7月在此创立马家沟煤矿,1909年又在这里建立马家沟砖厂。中国近代史上第 一块机制建筑砖诞生于“马砖”,天安门广场、上海海关、北戴河别墅区甚至香港九龙码头等地都有它的身影。
(唐山博物馆馆藏民国时期“马砖”产品)
筹建唐山工业博物馆,“马砖”的历史亟待深入发掘。12月12日虽然雾霾弥漫,鲁杰馆长带领馆内员工到“马砖”进行了实地考察,与“马砖”前任领导及现任领导座谈交流。
近一百年的老厂房及设备沧桑依旧~
据【开滦煤矿志】记载,1878年【光绪四年】,开平矿务局建唐山矿时即建砖窑烧砖自用。到1900年左右,在林西、唐山矿均建有砖厂,全局共有砖窑17座,年产砖60万块。
1912年开平、滦州两公司联营成立开滦矿务总局后,原有林西、唐山两矿砖厂已不能满足矿山工程和市场需要,为此经开滦与启新洋灰有限公司多次磋商,于1917年达成永租启新洋灰有限公司马家沟砖窑的合同,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扩建了马家沟砖窑。扩建后连同租用的旧砖厂共有大穹形窑8座,每座容3.4万块砖;小穹形窑3座,每窑容1.65万块砖;煤气窑2座,每窑容2.4万块砖。上述三种窑可烧制标准砖和特型耐火砖,铺地砖及上等建筑砖。
据现任“马砖”领导讲,马砖曾拥有子弟学校、发电厂、加油站、铁路专线,最辉煌时员工近5000名。